11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就舆论关注的呼格吉勒图案表示,目前该案正在依法按程序积极地复查中,法院将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的原则,依法公正处理此案。20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暴巴图代表高院向呼格吉勒图父母送达立案再审通知书,备受关注的呼格吉勒图案进入再审程序。
从去年以来全国法院系统纠正大量冤假错案,人民法院本着“有疑必查、有错必纠”原则重审了被冤屈十几年的无辜者,找回当事人应有的尊严与自由,还法律正义以本来面目,引发全社会对法治的深度追问及广泛思考。冤假错案的平反虽然无法让时光倒流、生命重来,可是人民法院知耻近乎勇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对自身失误的“不回避、不袒护”的态度。已经被执行死刑18年的呼格吉勒图,无论其案件重审的结果如何,都无法挽回逝去的生命,重审结果无论如何都是极其沉重的,重审的结果固然令人期待,可是对冤假错案的反思要重于结果本身。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42条第2款的规定,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因此重审呼格吉勒图案是法律精神的要求,契合社会对公平正义的期待。个案的重新审判可能会让生者不再受折磨,可以让亡者安息,而对该案的深刻反思却能避免此类的悲剧再次重演。首先司法者要认真剖析冤假错案发生的前因后果,查找法律适用、事实认定、证据审查等诸多方面的错漏,究竟是司法者不堪外界的压力还是疏忽大意导致法律底线的失守,透过泛黄的卷宗追溯冤假错案发生的点滴,让无辜的眼神、鲜血代价、法律尊严浸润所有司法者的灵魂。其次那些追求“命案”快破必破的党政领导、盲目追求轰动效应的媒体、不知司法规律信口雌黄之众都应该深刻反思,冤假错案的产生这些人都有责任,以权压法、新闻审判、盲目非议都是冤假错案的始作俑者。错案重审的反思过程也人心灵与正义的自我救赎,早已尘埃落定、物是人非的既定事实无法改变,冤假错案纠正的不仅仅是曾经倾斜的法律天平,还纠正着那些曾经不尊重法律、不尊重规律者走偏的心路。
冤假错案的当事人其多舛命运令人唏嘘不已,努力纠偏的人民法院正不懈努力,以对历史负责、对法律负责、对正义负责的态度,剖析自身、由于担当、警示世人。纵然岁月流逝、往事千年,人民法院强化自身建设、完善审判制度、捍卫公平正义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
来源:中国法院网 |